![]() |
![]() |
||
位置 地理 气候 资源 政区 历史 人口 经济 军事 交通 旅游 城市 相关链接 | |||
|
|||
全称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前的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ire)。 位于非洲西部地区,横跨赤道。东邻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和乌干达,北连苏丹和中非共和国, 南界安哥拉和赞比亚,西接刚果共和国。 |
|
地理 | 回到页首 |
面积234.48万平方千米。 |
|
气候 | 回到页首 |
南、北部分属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全境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4℃~25℃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
|
资源 | 回到页首 |
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金刚石、钴、锗、铜、锡等。其中金刚石和钴的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水力和森林资源丰富。 |
|
政区 | 回到页首 |
全国划分为10个省、1个直辖市:首都金沙萨。 |
|
历史 | 回到页首 |
公元10世纪起,开始形成一些王国。16世纪建立卢巴王国。19世纪初,成为欧洲人探险的目标。1908年成为 比利时的殖民地。1960年6月宣布独立,定国名为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1971年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Zaire)。 1990年4月24日,蒙博托总统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取消人民革命运动的执政 党地位,实行多党制。1997年5月16日反政府武装攻占金沙萨,蒙博托宣布放弃权力,并前往摩洛哥 首都拉巴特,开始流亡生活。1997年5月17日,朗·卡比拉领导的刚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的武装部队 攻占首都金沙萨,宣布就任总统,并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1998年8月,刚果政府在遣返卢旺达军队 一事上引发了一场武装冲突,并迅速演化为区域性战争,刚果再次陷入政治混乱、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之中。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各方代表签定了卢萨卡和平协议和停火协议。2001年1月,卡比拉遇刺身亡, 其子约瑟夫·卡比拉继承总统职位。约瑟夫·卡比拉上任后,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和平解决国内矛盾, 局势趋于稳定。2006年1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 国庆6月30日。 |
|
人口 | 回到页首 |
人口6000万,由254个部族构成,分属班图尼格罗人种和苏丹尼格罗人种。 官方语言为法语。 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
|
经济 | 回到页首 |
采矿业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另有食品、纺织、制鞋、化学、电器、木材加工等部门。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主要农产品有木薯、香蕉、甘薯、稻米和杂粮等。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产品有铜、钴、钻石和咖啡等。进口产品以机械设备、日用消费品、燃料等为主。 对外贸易总额约40亿美元。 |
|
军事 | 回到页首 |
兵役制度 实行志愿兵役制。 总兵力 现役部队约5万人。 陆军 约5万人。 主战坦克:约60辆。 海军 90人。基地设在巴纳纳(海港)、博马、马塔迪、金沙萨、(河港)和卡菜米(坦噶尼咯湖)。 外国驻军 安哥拉驻军2000人,乌干达驻军500人,津巴布韦驻军600人。 |
|
交通 | |
交通运输以内河运输为主。 |
|
旅游 | 回到页首 |
-- 此项暂空 |
|
城市 | 回到页首 |
首都:金沙萨(Kinshasa),原名利奥波德维尔,是中部非洲最大的城市。面积9965平方公里,人口600万
(2004年)。年平均气温26℃。 |
|
相关链接 | 回到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