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

电话区号0991 邮政编码830002
位置  地理  气候  人口  政区  历史  经济  交通  旅游  相关链接

位置

回到页首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亚欧大陆腹地,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北连阜康市和吉木萨尔县,东南接吐鲁番市,南靠冰达坂,西 以头屯河为界,与昌吉市毗邻,北与米泉市接壤。地处东经86°37′33″— 88°58′24″,北纬42°45′32″— 44°08′00″。

地理 回到页首

    乌鲁木齐市东、西、南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狭长形。东部的博格达峰海拔5 445米,为境内最高点;北部是开阔的冲积平原,头屯河南侧为最低点,海拔491米。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乌鲁木齐河、柴窝堡河、头屯河、白杨河四大水系的四十多条河流。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内陆城市。东至太平洋2 500公里;南达印度洋2 200公里;西距大西洋6 900公里;北离北冰洋3 400公里。
    ·发育于乌鲁木齐天山伊连哈比尔尕山胜利达板的一号半透明的淡蓝色冰川,三面环山,在积雪覆盖下形如一只巨斗,是我国大陆最典型的冰斗冰川。
    ·乌拉泊-柴窝堡-达板城谷地百里风区,是全市风能资源最丰富、最有利用价值的地方,1998年10月建成并投产发电的现代化风力发电厂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装机容量现已达6. 65万千瓦。  

气候 回到页首

    本市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寒暑变化剧烈,春秋两季较短,冬夏季较长,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年平均气温6.6℃,年平均降水量194毫米,年蒸发量2143毫米,全年日照2601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64天左右。

人口 回到页首

    乌鲁木齐市总人口161万。主要有汉、维吾尔、回、哈萨 克、蒙古等民族。

政区 回到页首

    乌鲁木齐市面积13 636平方千米,辖7个市辖区、1个县。

历史 回到页首

    乌鲁木齐,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公元前后这里曾是西域的一些城邦小国,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地段。汉唐至元明时期,此地已有历代朝廷的行政设置,有各民族土著和移民的协力屯垦。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在此处建城,光绪十年新疆建立行省,这里便成为省会。随后历经60多年沧桑变化,至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成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正式定为自治区首府,沿用至今。

经济 回到页首

    乌鲁木齐市境内有高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百余平方公里,耕地达百万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约千万亩,森林百余万亩,野生草原植物三百余种,盛产粮食、油料、瓜果、啤酒花等作物。其光、热、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为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中心,同时也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商品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市郊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建成了蔬菜、瓜果、禽蛋、牛奶、肉食、水产副食品基地。 工业门类较齐全,现已形成煤炭、机械、石油、冶金、建材、电力、纺织、食品、皮革、民族特需产品等工业体系。乌鲁木齐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淮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东有吐哈油田,且地处准噶尔储煤带中部,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因此有“油海上的煤船”之称。另有油页岩、食盐、石膏、磷、铁、锰、铀、金等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使乌鲁木齐经济建设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依托“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4.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约78.7亿元,年均增长8.6%。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万多元,位居西北五省区首位。2001年,第三产业作为全市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62.5%。

交通

回到页首

    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便有“开天辟地之门户”之称。它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八个国家为邻,有长达5 600公里的边界线。目前已开通了十多个陆地口岸和两个航空口岸,地缘优势在大西北独一无二。它作为首府城市,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部边境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乌鲁木齐机场现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六十多条,并有十多对国内外对开列车。市区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本市是新疆的邮电通讯枢纽。亚欧通信光缆、GSM数字移动通信以及INTERNET网络等相继开通,具备了与国内外规模、高速率交流的条件,构筑起了一条现代化的立体“丝绸之路”,为乌鲁木齐的发展及走向世界之路架起了一座金桥。

旅游 回到页首

    乌鲁木齐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特色和优势。她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必经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现代化大城市,且具有浓郁的、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心,具有独具特色的地貌和其奇异的气候特征,使其形成一幅幅古老、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国内外游客渴望一游的西域秘境。此境环山带水,沃野广袤,是西域著名的“耕凿弦诵之产,歌舞游冶之地”。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烈士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旧址以及乌拉泊古城、陕西大寺、阿拉沟“石垒”、文庙、巩宁城遗址等人文景观;以及天山天然牧场、甘沟菊花台、白杨沟瀑布、照壁山、水西沟风景区、水磨沟、红山等自然景观。尤其是傲立市区的红山,既是乌鲁木齐市的象征,又是登高游览、俯瞰市容的好去处。

相关链接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