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胆道癌《病理学》

十一、胆道癌

(一)肝外胆管

肝外胆管通常为腺,少数为鳞化腺及鳞等。长期慢性炎症、结石及囊性扩张等与发生可能有关。临床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包块、黄疸等。

胆管可发生于胆管的任何部位,在左右肝管分叉部最多见。肉眼观可分为绒毛状、结节性及弥漫型。镜下绝大多数为腺,包括乳头状腺、粘液性腺等;少数为腺鳞或鳞。也见有硬

(二)胆囊

胆囊少见,但预后较差。女性较多见。多发生于长期患胆囊良性病变者,尤其是胆石症、慢性胆囊炎等。

胆囊多发生于胆囊颈部。组织学类型,90%为分化较高的腺,少数为腺鳞或鳞。在腺中约半数以上为硬,其次为乳头状腺,粘液及未分化少见,类罕见。肉眼观,胆囊多呈弥漫浸润性生长,使囊壁增厚,变硬,灰白色,砂粒样。粘膜无明显肿块,与慢性炎症或瘢痕不易区别。有时呈息肉状生长,基底部较宽。胆囊床及邻近肝组织内常有转移灶形成。邻近器官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胃等亦可发生转移。此外,还可发生胆囊管、局部淋巴结及小网膜淋巴结的转移。血行转移少见。

上一页:十、原发性肝癌
当前页:十一、胆道癌
下一页:一、胰腺炎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