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皮部 | 《中医基础理论》 |
四、皮部(一)皮部的含义 皮部为十二皮部的简称,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经络之气散布的区域,即全身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的十二个部位。经脉、经别、络脉、经筋,大体上都是分手足三阴三阳。在体表的皮肤也是按经络来分区,故称十二皮部。 (二)皮部的循行 十二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其名称见下表。 ┌────┬────┬────┬─────┬────┬────┬────┐ │ 六经名│ 太阳 │ 阳明 │ 少阳 │ 太阴 │ 少阴 │ 厥阴 │ ├────┼────┼────┼─────┼────┼────┼────┤ │ 皮部名│ 关枢 │ 害蜚 │ 枢持 │ 关蛰 │ 枢儒 │ 害肩 │ └────┴────┴────┴─────┴────┴────┴────┘ (三)皮部的生理功能 十二皮部属于人体的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为机体卫外的屏障,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理变化的作用。“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人舍于府藏也”(《素问·皮部论》)。这样,皮一络一经一腑一脏,成为疾病传变的层次;脏腑、经络的病变能反映到皮部,如“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等。从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则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法,都是结合皮部理论运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