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护理对象――人的一般特性与护理原则 | 《基础护理学》 |
第四节 护理对象――人的一般特性与护理原则护理学研究并为之服务的对象是人。人自胚胎发育到死亡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00年,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即“使全世界人民达到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首先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护士是人类健康的卫士,国际护士会在护理学国际法中规定护士的基本职责为“保存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因此,作为一位合格的护士,必须首先了解人(病人)的一般特性,把握由人(病人)的特性而产生的护理原则,才能通过履行护士的基本职责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一、人的一般生物、心理、社会特性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不是器官、细胞或分子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神经系统控制的、有思维活动、有智慧、能进行创造性劳动、过着社会生活的人。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个方面,二者既不可分割,又相互制约。因此,人不单纯是一个生物体,而是一个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整体人。视人为整体是现代护理的核心思想和出发点。 (二)人与环境是统一体 人体与外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不停地进行着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如每个人每天大约需要12m3空气,2~3L水,1.5kg食品,同时排出相当数量的代谢物,这就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整体性、开放性的动态运转过程,健康与疾病、生长与死亡的矛盾,不是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生理与心理、机体与外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人受环境的影响,又可适应与改造环境。护理要创造适合病人休养的环境,促进身心和谐向健康发展。 (三)人有共性和差异 人有共同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但由于年龄、性别、遗传、经济、文化、职业、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人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的反应也不同。正因为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存在,所以应采取因人而异的护理技巧和艺术,才能达到促进和维持健康、帮助病人康复的目的。 (四)人有共同的、基本的需要 机体所以能生存,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心理互为作用基础上的。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保障机体生理、心理协调运转,如渴思饮,饥觅食,病求治,消化排泄,情感交流等,都是人们生存的第一共性需求。护理的使命正是为人的这些共同需求提供护理保障,支持,帮助人们拥有自理能力,充分享有生活,从而提高人的健康生存质量。 (五)病人的需要有定向性、潜在性的特点 偏离健康状态的人,经受着疾病的威胁和痛苦的折磨,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因此,病人的需要是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而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有些病人受疾病或心理的影响,往往不能或不会用行动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例如病人入院初期最需要的是被接纳、被尊重,同时希望尽快明确诊断;一旦诊断清楚之后,就急切地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照料;当病性发生突变时,病人首先考虑的预后,这时就需要恰当的解释和安慰。因此,只有了解病人需要的特点,才能尊重病人的需要,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务病人所需。 二、由人的一般特性引伸而来的护理原则 (一)满足病人的需要 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的基本需要,是护理的精华和首要任务。随着病人的入院,尤其是失去生活处理能力的病人,他们的营养、机体功能以及精神心理、情绪等无不与护理关联。如准备清洁、舒适的病床,能促进病人进入松弛、安宁的睡眠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的忧虑和不安;做好重症患者的口腔护理,就是保护机体的天然屏障――口腔粘膜,不至于破溃而引发感染;及时给高热者饮水,有利于散发体温,稀释毒素,促进排泄;定时为重症病人翻身,能有效地预防褥疮的发生等,所有这些看来是不起眼的照料,即恰是不可忽视的最基本的病人需要、治疗的需要,同时是最精细的护理。只有满足了病人的需要,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意义,实现护理的价值。 (二)帮助病人应对压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任何条件、环境的变化,都会给人带来压力(刺激),当压力(刺激)没有对人体构成威胁时,人们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不至于使之危及健康。但是,当压力(刺激)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反复刺激就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平衡失调、健康受损。护理的目的在于,运用护理技能,帮助病人调动自身的潜能――心理、神经与体液的控制和调节,提高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期达到新的相对的平衡和适应。 1.了解压力源压力是生理、心理或情绪的紧张状态。造成紧张状态的原因称之为压力源。压力源来自: (1)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缺水、饥饿、;青春期、月经期、更年期等生理功能的改变。 (2)物理因素如机械压迫,冷热作用,噪音、强光刺激。 (3)化学因素如剧毒药,强酸、强碱、刺激性、毒性气体。 (4)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丧偶、意外事故,学业,事业遭受挫折,工作紧张,人际关系不和谐等。 2.观察压力反应 压力反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生理反应在压力源的反复刺激下,机体出现一系列变化,首先是心理反应不能适应,随之出现生理反应,如肾上腺释放大量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血糖浓度升高,瞳孔扩大,警觉性增强等。如果这时机体能顺利地对应压力源,上述反应很快消失;反之,反复、持久地受压力源冲击,面临的将是平衡失凋,疾病到来。 (2)心理反应心理反应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反应,正视现实,采取相应的积极对策,如改变对压力源的认识,以有利于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对应,就能获得新的适应。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情绪失控、抑郁或焦躁不安,严重者甚至改变行为方式如酗酒、吸烟等。 3.帮助病人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对策对应压力。 (1)减少有害的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刺激,开展保护性医疗及护理。 (2)引导病人正确认识实际的健康状况,调动机体的潜能,增强免疫抗病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调节病人的心理、情绪、改善仪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智状态,以提高适应性和自我解脱能力。 (4)调动支援和配合的力量。如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请亲友给病人以情感支持。 (三)帮助病人拥有自护能力 自护能力是指个体为维护自身健康所具有的自我护理意识及基本的保健护理知识和方法,如功能残缺者的锻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配、热量计算;失眠者学会管理自己的睡眠;腹部手术病人学会用胸式呼吸等。培养自护能力,实际上是调动病人自身防病治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从而减轻其身心疾苦,获得新的健康.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护理是人类进行自我保护的产物?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3.你认为护理工作的意义有哪些? 4.什么是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的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5.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是什么? 6.怎样才能学好护理学? 7.人(病人)的特性有哪些? 8.护理的原则是什么? 9.什么是压力?压力源有哪些? 10.如何帮助病人应对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