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

电话区号0370 邮政编码476000
位置  地理  气候  人口  政区  历史  经济  交通  旅游  相关链接

位置

回到页首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北依黄河,南靠江淮,东临沿海,西望嵩岳,与七朝古都开封和江苏名城徐州毗邻。

地理 回到页首

    境内主要河流有东沙河,全市河流总长44公里。

气候 回到页首

    年平均气温13.9℃,1月平均气温-0.9℃,7月平均气温27.1℃,年均降水量712毫米。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洪涝、冰雹、大风等。

人口 回到页首

    商丘市总人口800万。

政区 回到页首

    本市面积10 658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1个县级市。

历史 回到页首

    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文明之火和先商文化的发源地,因商部落居于丘而得名,“商品、商业、商人”由此兴起。商代元君成汤在此建都;西汉在此置梁国;唐代称睢阳;五代时期称归德府;宋初称应天府,后生为南京,为陪都。商丘市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文哲大师庄周的故里。 明嘉靖二十四年名为改商丘县。1948年11月析设商丘市,1949年3月商丘市并入商丘县。同年析设朱集市。1950年5月25日,设立县级商丘市,以商丘县的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由商丘专区领导。1951年8月3日,撤销朱集市(专员公署所在地),其行政区域并入商丘市,在为商丘专员公署所在地。1958年12月5日,撤销商丘专区,商丘市划归开封专区领导。1960年8月15日,撤销商丘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商丘市。1961年10月5日,恢复商丘县,以原商丘县并入商丘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同年12月19日,恢复商丘专区,商丘市划归商丘专区领导,为专员公署所在地。

经济 回到页首

    商丘地处黄淮海平原,是著名的“泡桐之乡”,国家黄淮海平原重点开发区,河南省粮、棉、油、畜产品主要产区之一,全国重要的粮、棉、山羊板皮、优质桐木等生产基地。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工业已形成了机械、冶金、化工、制冷、酿酒、食品、纺织、建材等20多个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优质原煤、铝锭、平板玻璃、啤酒、白酒、皮革皮毛制品、制冷设备等,一大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商丘能源充足。东部的永夏煤田是我国六大优质无烟煤基地之一,面积1000平方公里,储量100亿吨。国家正在建设年产1000万吨的大型煤炭基地,现已形成年生产能力600多万吨。国家重点项目120万千瓦大型火力发电厂—坑口电厂正在建设之中。2001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33.39亿元,比上年增长7.2%;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8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82.50亿元,增长9.2%。200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完成出口创汇额5000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铝锭、冻肉、蓝湿牛皮、罐头、搪瓷制品、钢卷尺、桐木制品、纺织服装、电子原件、冷藏车等共15大类百余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盟、非洲、南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

回到页首

    商丘地处中国东部工业发达区与西部资源富庶区的衔接点上,具有显著的地理优势和物资集散优势,是历来商贾云集之地,更是新世纪商家必争之地。是内陆走向沿海,沿海伸向内陆的“桥头堡”。境内交通发达。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与中国最长的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在此相交;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与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310国道交会于此,形成了“双十字”的黄金交通枢纽,连霍高速公路商丘至开封段已建成通车。京珠高速公路商丘至菏泽段正在做前期工作、商丘至亳州段已开工建设。铁路、公路运输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

旅游 回到页首

    商丘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境内现存有我国帝尧时期阏伯观星授时的古老观星台—阏伯台,经专家论证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另有全国规模最大、风格独特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巾帼英雄花木兰陵园和唐代忠烈张巡纪念地—张巡祠;闻名古今位列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以及全国现存四大完整的古城之一—归德府城等古迹名胜,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现如今,商丘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力营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已成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主要土特产品有“古宋牌”酱菜,归德花边皮毛动物玩具,“玉冠牌”全桐木家具等。

相关链接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