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电话区号0879 邮政编码654800
位置  地理  气候  人口  政区  历史  经济  交通  旅游  相关链接

位置

回到页首

    本县位于思茅地区东部。东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及红河县,南邻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绿春县,西濒把边江与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隔江相望,北靠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和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01°08′—102°04′,北纬22°51′—23°59′。

地理 回到页首

    本县位于横断山系纵谷区东南段,哀牢山脉中段西麓,地形南北狭长,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境内山脉纵横交错,山势陡峭,峰峦重叠,山高谷深,巍峨险峻。最高点大尖山,海拔2278米,把边江出境处最低,海拔478米。把边江、阿墨江、布龙河、坝兰河为境内主要河流。

气候 回到页首

    属北亚热带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垂直差异突出,形成立体气候;热量资源丰富,积温有效性较高,春温回升快,夏季高温稍感不足,秋季降温快,越冬温差小;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水量1338毫米。干旱为境内主要自然灾害。

人口 回到页首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总人口35万。主要有哈尼、汉、彝、傣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1%。

政区 回到页首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面积5 459平方千米,县城驻地联珠镇。

历史 回到页首

    墨江历史悠久,西汉时期为哀牢地,东汉以后属永昌郡。南昭时期为银生节度地。大理国时期为因远部马笼部地,称他郎。元宪宗四年设元江路他郎二千户。至元二十五年设为他郎寨长官司地笔硕设为恭顺州,隶元江军民府。清朝顺治十八年元江府改土设流,省恭顺州,直隶元江府。清雍正十年,改设为他郎抚彝厅,置流官通判,官署驻地他郎寨,隶元江府。乾隆、宣统年间,先后改属普洱府。1913年废厅改他郎县。1915年改为墨江县。1979年7月底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沿用至今。

经济 回到页首

    该县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产稻谷、玉米、小麦、豆类等。经济作物以花生、甘蔗、茶叶、棉花为主。经济林木种类繁多,主要有思茅松、橡胶、 紫胶树、咖啡、 水果树等。紫胶年产量居全国之首;为全国十多个年产黄金万两以上县之一。水果主要有柿子、核桃、芭蕉等。林中有黑颈长尾鸡、绿孔雀、金钱豹、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白腹锦鸡、原鸡、鹧鸪、白鹏、黑翅鸭鹃、眼镜王蛇、眼镜蛇、穿山甲、豹猫、蜂猴、猕猴等30多种。可食野菜野花种类较多。有野生药材上千种,其中龙胆草、黄草、威灵仙、玉京、黑故子蜈蜙等产量较大,黑故子和蜈蜙为全省所稀有。工业主要有冶金、机械、五金、电力、建材、建筑、化工、缝纫、食品等门类。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铁、铜、硅、石灰石、花岗岩、滑石、石膏等。

交通

回到页首

    213国道横贯全境与南北过境的省道相连接,成为内地通往滇南边疆地区的交通要冲。此外还有县级道路与乡镇村的简易道路相连通,交通十分便利。

旅游 回到页首

    墨江县哈尼族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已发掘整理民歌近万首、乐曲30多首、民族舞蹈10多个,出版了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墨江哈尼族民间故事集》、《墨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等作品。哈尼族舞蹈《拇指舞》、《哈尼酒歌》、《扭鼓舞》、《山女》,曾在全省、全国获奖,大型文艺《情醉金山》受到全社会的好评。本县境是昆明至西双版纳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中转站。建于县城西侧登高架梁子上的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融天文、地理、科普、园林、旅游、休闲为一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设计新颖、气势壮观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有被称为“墨江小翠湖”的普益公园、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文庙、有雄伟壮观的烈士塔等风景名胜。紫米、笋片等土特产颇负盛名。

相关链接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