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区号0579 | 邮政编码321100 | ||
位置 地理 气候 人口 政区 历史 经济 交通 旅游 相关链接 | |||
|
|||
本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上游,衢江、婺江的交汇处。东北与义乌市和浦江县相连,南与婺城、金东二区毗邻,西南与龙游县接壤,西北与建德市交界。地处东经119°13′—119°53′,北纬29°01′—29°27′。 |
|
地理 | 回到页首 |
兰溪地处金衢盆地北缘,衢江、婺江、兰江汇合处。地形属浙中丘陵盆地区,地势东北部高,中西部低。东南群山环抱,西南丘陵起伏。衢江、金华江分别从西南、东南流入境内,汇入兰江,向北注入富春江,为境内主要河流。湖泊以哟欧芝堰水库、高潮水库等为主。全境地貌结构为“六山一水三分田”状。 |
|
气候 | 回到页首 |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冬夏两季漫长,春秋季短,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刮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7.7℃,年均降水量1365毫米。 |
|
人口 | 回到页首 |
兰溪市总人口66万。回族、苗族、彝族、满族、土家族、哈尼族、高山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大约5000人,其余均为汉族。 |
|
政区 | 回到页首 |
兰溪市面积1 310平方千米。 |
|
历史 | 回到页首 |
秦始皇二十五年属会稽郡之乌伤县。东汉初平三年析乌伤南乡置长山县,邑地属之。三国吴宝鼎元年于长山置东阳郡,在邑地置三河城堡。隋开皇十三年改东阳为婺州;十八年改长山为金华县。唐咸亨五年于三河戌地置兰溪县,隶婺州。元成宗元贞元年升县为州。明洪武三年复降为县,隶金华府。1914年废府设金华道,道尹驻兰溪,旋移至衢县。1933年,兰溪定为实验县,翌年设兰溪行政督察区。1937年复为普通县。1949年,隶属金华专区。1985年改县为市,由省直辖。现归属金华市管辖。 |
|
经济 | 回到页首 |
兰溪物产丰富,农业以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有棉花、大青豆、茶叶、蚕桑、青枣等,是浙江中部的重要产粮区和产棉区。境内盛产乌桕,产量居全国首位,有“乌桕之乡”的称誉。金丝琥珀蜜枣亦享有盛名,古代列为贡品。商业繁荣,地方工业较为发达,是浙江省中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工业有冶金、化学、机械、纺织、食品等门类。矿产资源中铝的产量居全省第一位。 |
|
交通 | |
兰溪交通位置重要,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之称。水路上抵金华、衢州,下达杭州、上海等地。浙赣铁路支线金华—千岛湖线贯穿市境,每天有直达上海的快车。330国道横穿市区中部,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兰江镇为中心的放射形公路网,乡乡镇镇通公路。 |
|
旅游 | 回到页首 |
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城东南有涌雪、紫霞、白云、呵呵、无底、漏洞,合称六洞的风景名胜区。另有环境古朴优美的栖真寺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葛长乐明清民居建筑群。诸葛村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居住地,因村落布局呈八卦,被称为“神秘八卦村”,其中大公堂、丞相祠堂等保存完好。兰江镇黄湓村是“侨仙”黄大仙故里,有黄大仙宫、黄大仙故居、二仙井等遗迹。除此之外还有兰荫山、白露山、将军岩等风景名胜地和李渔坝、郭氏节孝坊等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三处。兰溪盛产金丝琥珀蜜枣,明代曾为贡品,由青枣加工而成,号称“冕枣”;大青豆以青皮黄肉、颗粒大、油脂蛋白高著称;兰溪花猪皮薄肉细头小,最适合腌制金华火腿;兰溪毛峰茶是本省名茶。 |
|
相关链接 | 回到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