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位置 地理 气候 资源 政区 历史 人口 经济 军事 交通 旅游 城市 相关链接 | |||
|
|||
全称黎巴嫩共和国。位于阿拉伯世界的心脏地区,亚洲的西南部和地中海东岸。北部和东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千米。 |
|
地理 | 回到页首 |
面积1.04万平方千米。 |
|
气候 | 回到页首 |
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1月平均最低气温2℃,7月最高气温为32℃。年降水量为200~1200毫米。 |
|
资源 | 回到页首 |
矿藏资源较少,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 |
|
政区 | 回到页首 |
全国划分为5个省。 |
|
历史 | 回到页首 |
历史悠久,为古代腓尼基的一部分。公元前2000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918年被英、法军队占领,1920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43年11月22日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国庆11月22日。 |
|
人口 | 回到页首 |
人口421万,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其余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英语。居民中54%信奉伊斯兰教,46%信奉基督教。 |
|
经济 | 回到页首 |
经济以商业、转口贸易和金融业为主。工业以炼油、水泥、电力、食品加工、纺织为主。农产品主要有水果和蔬菜。畜牧业以饲养山羊和绵羊为主。国内生产总值约合172.3亿美元。主要出口蔬菜、纺织品、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和水泥。进口粮食、机械运输设备、生活消费品、燃料等。对外贸易总额约为81.3亿美元。通用货币为黎巴嫩镑。 |
|
军事 | 回到页首 |
兵役制度 实行义务兵役制,并招募部分志愿兵,士兵服役期1年。 军衔 军官分3等9级:将官3级(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总兵力 现役部队5.51万人。 陆军 约5.33万人。编有11个步兵旅、1个总统警卫旅、1个突击团、3个特种兵团、2个炮兵团、1个空中突击团。 坦克:约330辆,M—48A1/A5型110辆、T—54/—55型205辆、AMX—13轻型坦克35辆。 海军 1000人 巡逻艇:14艘。 空军 约800人。 准军事部队 内部政安部队:约1.3万人,装备有“突击队”武装甲输送车30辆。海关:装备有巡逻艇7艘。 教派民兵武装 除“真主党”和“黎巴嫩南方军”外,大多数民兵实际上已经解散,并把重武器移交给了政府军。 “真主党”穆斯林什叶派原教旨主义组织,亲伊朗。约有现役武装300 ~ 500人,另有支援力量约3000人。装备有火炮、火箭炮、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反坦克导弹和高射炮。精神领袖是穆罕默德·候赛因·法拉拉。 “黎巴嫩南方军”(简称“南黎军”)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边境地区扶植的傀儡武装,现役兵力约有2000 ~ 3000人,主要是基督教徒,但穆斯林什叶派人员逐渐增多,还在一些德鲁兹派成员,由以色列提供训练、装备和援助,占据着以色列边境和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控制地区之间的安全区。装备有30辆T—54/—55型坦克,若干辆M—113、BTP—50型坦克;122毫米、130毫米、155毫米牵引火炮和若干门160毫米迫击炮。 外国驻军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约4473人,编成6个步兵营,由斐济、芬兰、加纳、爱尔兰、尼泊尔和挪威各组成1个营;此外,还有由法国、意大利、挪威和波兰组成的支援部队。伊朗驻有约150人的革命卫队。叙利亚驻有3万人,在贝鲁特驻有1个机械化步兵旅、5个特种兵团;在迈特恩驻有1个机械化步兵旅;在贝卡驻有1个机械化步兵师部、2个机械化步兵旅和1个装甲旅;在特利波立驻有1个特种兵团;在拜特龙驻有1个特种兵团;在克帕尔·法卢斯驻有3个特种兵团。 军队节日 建军节8月1日 |
|
交通 | |
交通发达,以海、空运为主,公路次之。 |
|
旅游 | 回到页首 |
-- 此项暂空 |
|
城市 | 回到页首 |
首都贝鲁特。主要城市有的黎波里、赛达、朱拜勒。 |
|
相关链接 | 回到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