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

电话区号0436 邮政编码137100
位置  地理  气候  人口  政区  历史  经济  交通  旅游  相关链接

位置

回到页首

    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西部。东邻大安市,南接通榆县,西北界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和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连洮北区和镇赉县。地处东经121°38′—123°20′,北纬45°02′—46°01′。

地理 回到页首

    地处大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西北边缘交接地带。北依大兴安岭,南邻松嫩平原,东邻达沁他拉草原,西环松辽分水岭,从尔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傲牛山海拔663米,为境内最高峰;最低处在洮儿河、蛟流河两河中下游,海拔154米。境内河流以西北—东南贯穿全境的洮儿河、蛟流河为主。

气候 回到页首

    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多吹西北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冷暖适中,冬季漫长寒冷,降雪少,季节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37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约133天。常见的自然灾害为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冷害、洪涝、病虫害等。

人口 回到页首

    洮南市总人口43万。有汉、蒙古、回、朝鲜、满等11个民族。

政区 回到页首

    洮南市面积5 108平方千米

历史 回到页首

    洮南因地处洮儿河南岸故名。历史悠久,设治较早,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府县”之称。光绪年间设立洮南府,属奉天省。1913年废府,改名为洮南县,隶属奉天省北路观察使公署。1929年为辽宁省一等县。1931年日本侵占洮南县城,成立伪洮南自治指导委员会。1933年改称为洮南县公署,隶属奉天省。1945年洮南解放;1946年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并成立洮南县民主政府,曾先后隶属吉江行政公署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嫩江省、辽北省、黑龙江省。1954年改属吉林省白城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10月与原白城县十多个乡合并为洮安县。1987年5月,撤消洮安县,设立县级洮南市,隶属不变。现属吉林省白城市管辖。

经济 回到页首

    本市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葵花籽、马铃薯、葵花子、甜菜、大葱、大蒜、辣椒、黄烟等。洮南西瓜久负盛名,有“百日鲜”之誉,“大鹦哥”绿豆籽粒饱满,远销日本。洮南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较发达。全市工业以毛纺、制糖、造纸、酿酒、皮革、制药等行业为主。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锌、铁、金、铅、铜等金属,以及煤、石灰石、石板、石英石、沸石等非金属。

交通

回到页首

    交通十分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白阿铁路线、平齐线穿越市境,形成了以省级公路长白西线和数条县道为主干构成通往附近各市县及邻近乡镇村的交通运输网。

旅游 回到页首

    境内自然景色秀丽,部分古迹独具特色。东南端的洮儿河下游,是古迹集中的区域。有历代遗址30多处,其中有属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程四家子古城”、“双塔”、“双塔新石器遗址”等参观游览处。特产土豆、向日葵、甜菜以及合称“四辣”的黄烟、大葱、大蒜、辣椒等均享有盛名。此外还有蜚声远近的黑水西瓜、绿豆等。

相关链接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