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地理 气候 人口 政区 历史 经济 交通 旅游 相关链接 | |||
|
|||
天津市,简称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北京市东南,海河五大支流交汇处。东邻渤海,北依燕山与河北省、北京市接壤。地处东经116°42′—118°03′,北纬38°33′—40°15′。全境东西宽117公里,南北长189公里。 |
|
地理 | 回到页首 |
天津地区由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组成。在我国地质构造体系中,处于燕山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北部为山地,属燕山南麓。北大楼山为境内最高点,海拔1 079米。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海河是 境内最大、最重要的河流,注入渤海。另有其支流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永定河、北运河等河流。 |
|
气候 | 回到页首 |
天津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气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多雨,多吹东南风;冬季寒冷干旱,多吹偏北风,春秋两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50毫米。 |
|
人口 | 回到页首 |
天津市,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满、蒙古、朝鲜等民族。2006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075万人,户籍人口948.88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77.85万人,非农业人口571.03万人。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67%。,人口死亡率为6.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0%。 |
|
政区 | 回到页首 |
天津市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辖15个市辖区和蓟县、静海、宁河3个县。共120个镇、20个乡(2个民族乡)、99个街道办事处。
天津市政区图
|
|
历史 | 回到页首 |
天津金称直沽,为漕运要地,元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称天津并设卫。清为天津府治,1928年始设天津市。 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变更,1973年后形成现今的辖区范围和区县建制。 历史人物:早期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刘清杨、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连弟、原国务院参事韩权华、原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等均为天津人。 历史事件:1931年11月的“天津事件”、1939年4月“天津租界事件”、1983年7月竣工的“引滦入津工程”等,均发生在本境内。 |
|
经济 | 回到页首 |
本市郊区种植小麦、大米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棉花和蔬菜,小站大米十分有名。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市内有塘沽、大沽、汉沽等盐场和著名的大港油田。 其历史悠久,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冶金、电子建材、石油开采、电力、汽车、机械、仪表、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医药、化肥、轻纺等工业。矿藏资源主要有锰、钨、铜、金、石灰石、重晶石、天然气、石油等。 2006年年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37.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比2000年增长1.2倍,提前四年实现了翻一番,率先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经济总量发展目标(见图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61元,比上年增长11.7%,按照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77美元。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8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93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2.7:57.3:40。 |
|
交通 | |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首都北京的门户、沿海对外开放的国际口岸城市。境内交通极为便利。京哈、京沪两大主要铁路干线经过本市,另外还有津蓟、大秦、京坨等铁路线,共同组成本市铁路网。1952年建成的天津新港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人工港,可同时停泊万吨轮船,年吞吐量比较大。内河航运以海河为主。 2006年年末,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56.97亿元,比上年增长7.2 %。货运量继续增加。全年实现全社会货运量42807.66万吨,比上年增长9.0%,其中,公路运输20290万吨,增长2.2%;水路运输13257.45万吨,增长11.7%;铁路运输8409.43万吨,增长23.5%。公路、水路、铁路三种主要运输方式占货运量比重分别为47.4%、31.0%和19.6%。港口吞吐量完成25759.7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其中进港10475.1万吨,增长11.8%,出港15284.6万吨,增长4.0%。在港口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95万标准箱,比上年净增115万标准箱,增长23.9%。机场货物吞吐量9.68万吨,增长20.7%。 旅客运输增长较快。2006年,全年完成客运量5669.62万人,比上年增长21.2%。其中,铁路1632.22万人,增长5.3%;公路3807万人,增长28.6%;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76.65万人,增长26.1%。 旅客周转量快速增长,货物周转量略有下降。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63.4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0%。其中,铁路96.51亿人公里,增长6.4%;公路35.64亿人公里,增长34.7%。全年货运周转量12149.29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4%,其中,公路运输75.80亿吨公里,增长2.4%;水路运输11716.46亿吨公里,下降0.4%;铁路运输352.73亿吨公里,增长0.8%。 2006年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81.66万辆,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轿车43.19万辆,增长26.1%。全市私人汽车达到57.21万辆,占70%,增长19.3%,其中轿车32.57万辆,增长32.0%。 |
|
旅游 | 回到页首 |
天津以其悠久的历史,雄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采的民俗物产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佳境。盘山风景名胜区主峰被誉为“京东第一山”是我国十五大名山之一,雄俊秀美区内景点众多,美不胜收;另外还有水上公园、天后宫、清真大寺、蓟县独乐寺、黄崖关长城、大沽口炮台、天津文庙、天津新港、玉皇阁等都很有名。 2006年,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88.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外国人81.17万人次,增长20.3%。旅游创汇6.26亿美元,增长22.9%。接待外省游客及本市居民市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9.3
%,旅游收入增长11.2%。全市共有15.3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4.8%,旅游支出20.3亿元,增长5.7%。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14家;国际、国内旅行社26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9家,国内旅行社235家。天津传统风味食品多种多样。有操作技艺精湛,风味香醇,深为广大群众和外宾称赞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合称“津门三绝”。
|
|
相关链接 | 回到页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