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

电话区号0851 邮政编码550003
位置  地理  气候  人口  政区  历史  经济  交通  旅游  相关链接

位置

回到页首

    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地处东经106°17′—107°17′,北纬26°11′—27°22′。

地理 回到页首

    地处贵州腹地、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山峦重叠,峡谷幽深,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纬度低、地形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0%。市境海拔最高1 763米,最低506米。 河流蜿蜒流长,主要有乌江、清水河、鸭池河、南明河、猫跳河、谷岔河、底寨河等河流。随着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高原人工湖,境内有全省最大的乌江渡、红枫湖、百花湖等大型水库,此外还有阿哈、花溪、松柏山、岩鹰山等中小型水库。

气候 回到页首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4.6℃,7月份平均气温24℃,年平均降水量1 195毫米。 年平均无霜期270天。

人口 回到页首

    贵阳市总人口332万,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以布依族、苗族为多。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块土地上多个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俗。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饱含深情的歌舞、寻找意中人的“三月 三”、“四月八”、“六月六”、“跳场”等节会;有称为中国戏剧雏形和“活化石”的傩戏、跳地戏。

政区 回到页首

    贵阳市面积8 049平方千米,共辖6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3个县。

    1987年确定兰花、紫薇为本市市花,樟树、竹子为本地市树。

历史 回到页首

    贵阳一名的由来,中国古代以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最早的城区为元军所建,古称顺元城,明设贵阳府。1913年定为贵州省省会。1941年 正式设贵阳市。

经济 回到页首

    境内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由于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湿润,市境拥有繁多的生物资源。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鹅掌楸、香果树、银杏、青檀、青钱柳、杜仲、天麻、厚朴等植物资源以及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大鲵、云豹、林麝、猕猴、白冠长尾雉、白鹇、穿山甲、苏门羚、鸳鸯等野生动物。工业以冶金、机械、电子、精密仪器、食品为主。 贵州中部地区是全国矿产资源最为富集地区之一。刺绣与挑花是贵阳民族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盛开的两朵奇葩。蜡染制品则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倍受外国宾客的青睐。贵阳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铝、铁、镁、磷、煤、硅、白云石、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其中铝土矿储量在3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储量的1/5;磷矿储量4亿多吨,是全国的三大基地之一。

交通

回到页首

    本市为贵州省交通枢纽。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相互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极为便利。 贵阳火车站是全省铁路客运中心,目前日发客车50多列。同时,每天还有旅游列车分别往返于贵阳、昆明以及省内部分旅游胜地。

    贵阳市通信设备先进。开办了长途、移动、市内、IC卡和磁卡电话、无线寻呼、数据通信等业务。长途、市内电话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话号码由六位升为七位。建成了由公用分租交换数据网、公用数字数据网、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构成的能满足计算机通信等多种用途的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近几年,市内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50多万门,发展电话用户28万多户,城镇居民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5部。长途交换机容量3万路端,电话用户可直拨国内400多个城市和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移动电话系统容量突破21万门,用户10万户,移动电话自动漫游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并可任意拨打世界30多个国家。此外,市内主要繁华地段,各大宾馆、商场、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还设有IC卡、磁卡电话机。

旅游 回到页首

    本地位居贵州省旅游景区中枢,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民族风情于一体,享有“盆景市”的美称。境内山青水秀,既有高原城市的明丽市容,又有岩溶地区特有的旖旎风光 ,气候与邻近的昆明相似,被称为“第二春城”。主要游览胜地有黔灵公园、河滨公园、螺丝山,此外还有文昌阁、甲秀楼、阳明祠等古建筑。

相关链接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