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市西北约80公里。是唐朝第三个皇帝李治与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园,两个皇帝葬于一坑,特别是武则天名气很大,历代人们对她褒贬不一,所以到此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陵墓东南一带有章怀太子、懿德太子、邠王守礼、泽王上金、以及义阳、新都、永泰、安光四公主等17座陪葬墓在内,陵前排列有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驼鸟、《无字碑》和《述圣记碑》,以及参加唐高宗葬礼及外国使臣和中国少数民族首领的王宾石像六十一尊。这些石刻,造型逼真,神态生动,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和雕刻艺术的发展。据守《无字碑》是埋葬武则天时受命立起的。当时只在碑的四周刻出多种花纹,中间一个字也不刻。有人说这是武则天表示自己“功高德大”,文字无法表述;也有人说,武则天临终遗言是:自己的功过当后人来评说,故不刻文字。武则天生前死后都有人反对她,所以她认为无需刻碑为自己歌功颂德,也不必去理论功过,树一无字碑,让后人去评头论足。可见这位女皇帝是颇有气魄的,也是颇为自负的。与《无字碑》相对的《述圣记碑》,碑共七节,所以又称“七节碑”,为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所书,内容是颂扬高宗的文治武功。
    据《长安图志》记载,乾陵周围为内外两重城墙。内城围内外两重城墙。内城围饶北峰而建,四面各有城门,南为朱雀,北为玄武,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当时的建筑修得宏伟壮观。
乾陵是我国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又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绩太子墓等,并在永泰公主墓前建立了乾陵博物馆,一同对外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
    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孙女,名仙惠,17岁时因议论了武则天的情夫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便和她丈夫一道被武则天害死,中宗李显复位后,陪葬于乾陵,现为乾陵博物馆所在地。章怀太子的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上元二年立为太子,名李贤,武后宠信术士明崇俨“为盗所杀”,则天怀疑是李贤所杀,遂被则天废为庶人,后则天临朝为防李贤谋反,逼令自尽。中宗继位后,迁葬乾陵追封为太子。懿德太子叫李重洞,是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孙子,中宗李显的长子,因牵涉与永泰公主夫妻一案而同时被处死时年仅19岁,则天皇后死后,由中宗迁灵柩于乾陵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