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元(1917~)中国物理学家.1917年2月8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1945年留学英国,1948年获曼彻斯特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该校物理系帝国化学工业科学基金研究员.1950年回国.自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先后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兼任原子能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在这期间,1957~195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59年8月到1961年8月在苏联担任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高级科学家,1959~1965年任该所学者会议代表.197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物理部主任.198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常务委员.长期领导组织高能物理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秘书长.
朱洪元在英国期间,1947年对高能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放出的电磁辐射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这种电磁辐射的能谱、角分布和极化状态的表式,结果于1948年在英国发表.美国的J.S.施温格得到了相同结果,于1949年在美国发表.这种辐射后来称为同步辐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60年他对利用色散关系建立低能强作用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发现当时流行的角动量分波展开法引进了很大误差,指出这种方法所导得的方程包含了不应有的奇异行为,从而否定了1959年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讨论的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方案.
1962~1964年,他从事包括光子、电子、中子和原子核在内的高温高密度系统的输运过程、反应过程和流体力学过程的研究,为中国开展这一研究领域的开端.
1965年秋,他在建立和发展关于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工作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同其他人合作引进了强子内部波函数以及波函数的重叠积分,对研究一系列介子和重子的电磁性质、电磁过程和弱作用过程提供了统一的解释,从而揭示了纷繁的强子现象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