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及其助手所做的用a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是原子物理早期的实验之一.a粒子实际上是氦核,带两个正电荷,用镭作为放射源放出a射线去轰击靶原子时,与靶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并引起可以观察到的散射现象.实验安排由镭C放出a粒子,经过小孔形成一束狭窄的均匀的a射线射向金属箔,a粒子将受到金属箔中的原子的不同影响沿着不同的方向散射,通过置于金属箔后面可旋转荧光屏和放大镜可观察到散射的a粒子轰击荧光屏时产生的闪光,并把单位时间内在某一方向上(q)散射的a粒子记录下来,研究a束经金属箔散射后,按不同的散射角分布的情况.盖革和马斯敦在1909年按上述实验,观察到大多数a粒子经过金箔散射后偏转角度不大,但有少数a粒子的偏转角度却很大,约有1/8000a粒子的散射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180°,按照汤姆孙模型的假设,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体中,带电粒子打进球心时,它受到的库仑力与球的半径r成正比,越往中心受到的力越小,故较易穿过球心,按汤姆孙模型作理论计算表明:a粒子要产生大于90°的偏转的几率是,这是一个无穷小量,而盖革马斯敦得到的实验值为1/8000,由此判断汤姆孙模型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