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众多部门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交通运输、通信广播、导航、测绘、气象、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工业、农业与林业等不断提供新的先进手段和条件。航空航天技术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带来了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航空航天技术对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航空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从空中观察自然界的状况与变化的手段;航天技术开辟了从太空观察、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更新与丰富了人类对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认识,推动了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地理学等的发展。
载人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具有特殊条件的空间实验室,用以开展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新材料与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航空航天技术的军事应用,使军事装备和技术,以至作战战略与战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航空航天工业是本世纪发展最快的新兴工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
航空宇航科学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水平。
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包括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个学科方向。本学科为设计、研制各种航空推进系统、火箭推进系统以及组合推进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干学科之一。国内外均把航空宇航推进技术列为国防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和水平对航空宇航技术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制造工程
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旨在培养航空宇航器制造及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它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主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于飞行器本身的高性能、高要求,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因此该学科本身既是航空航天这一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集中了许多当代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是研究、开发、推广与应用高新技术最活跃、最有生气的领域之一。所以该学科不仅对发展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实现航空航天工业的现代化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相邻学科和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工业部门(如汽车、船舶、机械、轻工等)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机环境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是研究航空航天人机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和航空宇航生命保障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宇航工程的主干学科之一。在现代航空航天活动中,人(驾驶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保证人的安全、舒适和高效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围绕解决该问题而产生了人机与环境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人机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技术,航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和空调制冷技术,以及航海器和交通运输车辆中的人机工程与环境控制技术。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及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学科是我国航空发动机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教授21名,副教授31名。6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是:推进系统内流气动力学,叶轮气动力学,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航空发动机控制,燃烧、传热,隐身技术。1986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80余项,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奖5项,出版教材21部,发表论文890多篇。《发动机设计强度试验手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研究,进气道隐身技术研究,叶轮机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等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出色地完成了某型飞机的关键部件的研制,受到空军的嘉奖,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发动机进气畸变研究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机型的进气道设计,受到用户好评。
二级学科
082501 飞行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2)硕士学位
矩阵论,数值分析,数学规划,数理统计,应用泛函分析,数理方程,优化理论与设计,高等空气动力学,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气动弹性与非定常气动力学,飞行品质与人机系统动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计算力学,断裂力学及其应用,结构有限元分析与程序设计,飞行器结构疲劳寿命,可靠性理论基础,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直升机动力学,飞行器CAD与仿真技术,飞行器隐身技术基础,导弹制导原理,航天器温度控制技术。